一、鐵路巡檢系統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旅客列車運行至山東境內膠濟鐵路周村至王村間脫線,第9節至17節車廂在鐵路彎道處脫軌,沖向上行線路基外側。此時,正常運行的煙臺至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車剎車不及、最終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與脫軌車輛發生撞擊,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傷。該事故最終被認定是一起人為責任事故。
長期以來,鐵路運輸在我國運輸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鐵路突發性意外事故頻發,反映出我國列車設備日常檢修、調車作業的執行、巡檢人員作業情況等方面仍存在嚴重弊端。
有數據顯示,盡管鐵路巡線員、檢修員定期巡檢,但因崗位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思想麻痹、存在僥幸心理而造成的事故比例約占80%以上。
可見,保證鐵路運輸線路及設備的日常巡檢到位、維護及時,加大現場巡檢力度,打造一套既能滿足鐵路巡檢各環節基礎語音通信需求,又實現智能化管理與立體化指揮調度的通信新模式,無疑是消除各種安全隱患、保證列車安全運行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有力措施。
二、行業需求分析
鐵路沿線跨度大、點位多、地點分散、現場環境復雜。傳統僅靠肉眼巡視或普通儀器檢查的模式,不僅工作量大、信息傳遞慢、效率低、運維成本高,且一旦危險發生時不能及時響應處理。基于上述問題,對鐵路智能巡檢系統形成以下幾點需求:
1、系統建設方便,成本低,維護簡單。
2、標準化作業,確保巡檢人員按照設計的路線開展巡檢作業。
3、調度員可實時查看各位置巡檢人員的動態信息和移動軌跡。
4、巡檢人員日常巡更打卡、數據采集與實時問題上報。
5、列車設備運行狀況、參數等歷史數據的整合與分析,提高緊急預警應對能力。
6、管理中心及相關部門可隨時在線查看查詢巡檢情況。
三、北峰鐵路智能巡檢通信系統(8100SDC)介紹
北峰鐵路智能巡檢通信系統基于先進的DMR數字化無線通信技術,綜合運用GIS衛星定位技術、智能IP互聯技術、全融合通信技術和豐富的語音調度功能,為巡檢人員提供日常巡更打卡、動態位置軌跡追蹤、實時語音信息交互和突發應急事件支援。
此外,系統由客戶端調度中心、系統數據交換控制服務器以及數字中繼臺和手持終端組成,巡檢人員可通過手持終端將各種狀態信息(包括:巡查路線、實時工作狀態檢查、故障點定位、緊急報警等)綜合應用與無線通訊巧妙整合為一,實現巡檢人員、調度員和客戶端調度中心網絡互聯與信息共享,保障了鐵路巡檢作業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可控性,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鐵路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調度能力。
四、應用優勢
1、全IP化技術,維護成本低
根據鐵路不同站點所需話務量搭建中繼設備,融合智能IP互聯技術,云端部署,建設更簡單、維護成本更低。站內通信只啟動本站中繼,跨站單呼只啟動兩個站點的中繼,跨站組呼只啟動有該組呼所屬終端的站點中繼,保障多站點、多部門、多人員間的互聯互通。
2、巡檢管理功能
根據鐵路巡檢的具體管理需求進行巡檢規則的定義。用戶可通過巡檢規則的使用定義每條線路每天的巡更次數和巡檢時間,或定義每條線路每天的巡檢為次數、時間。巡檢人員通過有源RIFD或無源RIFD標識點來完成在巡檢過程中記錄每一個巡更實際記錄。平臺管理員可通過對作業員人進行巡更班次管理、巡檢計劃監控、巡更路線管理等并進行統一匯總、管理、使之察無遺余。
3、 智能化平臺,統一調度
系統可通過融合網關可以實現保障跨制式、跨網絡的統一指揮調度通信。鐵路調度中心除了可對巡檢人員終端進行指揮調度,提供單呼、組呼、全呼等語音呼叫外,還可在GIS平面地圖、衛星地圖下的進行可視化實時動態調度、指令下發及語音/信息等調度。
4、 數據化管理,輔助巡檢任務
基于GIS數據信息平臺和衛星定位功能,形成巡檢路線規劃、巡檢區域圍欄、交換班打卡、巡查點打卡、衛星定位、數字錄音等強大數據庫。當調度員或管理員創建巡檢任務,并下發到巡檢人員終端時,管理員在調度臺中可實時查看人員工作情況,便于巡檢管理與調度。
同時,支持針對人員巡檢情況、錄音、交班、定位軌跡、出勤情況、設備開關機、發送短信等及職位、部門、終端用戶等管理的同可對相關數據進行分類查詢和多維統計分析并成生報表。
5、 緊急求助,確保人員安全
手持終端具有緊急求助功能,執行巡檢任務過程中,人員遭遇緊急突發情況將自動發起求救。調度中心能快速鎖定人員實時位置,即時準確通知就近人員給予援助,減少事故損失與人員傷亡。
五、反思
鐵路安全事故的發生,并非偶然。北峰鐵路智能巡檢通信系統(8100SDC)實現日常巡檢信息實時互通,方便管理部門高效監督巡邏、巡檢工作的執行情況,有效排查隱患,降低維護成本。相較于傳統巡檢模式,通信傳輸和應急響應速度100%提升,提高指揮效率,便于快速部署,真正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